黄河水文 2024-01-22 17:49 发表于河南
文 | 关景匀 陈毓莹 张明山 丁丹丹
江河奔腾不息,万物蓬勃生长。
2023年,黄委水文局科学统筹谋划,锚定“保障职工安全、减轻劳动强度、提高测报效率、拓宽服务范围、建成数字孪生水文”现代化建设目标,推动水文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。水文现代化建设路径持续优化,水文全要素、全量程、全时段在线监测水平持续提高,水文业务向着全流程自动化发展,测验模式向着“巡驻结合,以巡为主”转变,雨水情监测预报“三道防线”加快构建,数字孪生水文建设成绩斐然。
在黄河山东测区,众多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轮番上阵,应用效果良好,得到水文职工的一致夸赞。都有哪些不同寻常?跟随记者一起去看看吧!
建模成像 打造“镜像黄河”
黄河水文数字孪生示范平台
数字孪生,指充分利用各种数据模型,在虚拟空间中形成现实事物的“镜像”,从而能够对对应的事物进行仿真和模拟。水利数字孪生,能为各种水利决策提供**的数据支撑。
站房外,是真实的黄河奔流向海;屏幕上,是模拟的黄河预演推算。这就是黄河水文数字孪生示范平台,一个将黄河“复刻”出来的平台。
黄委水文局在山东泺口河段通过采集水陆空立体化数据,搭建了多时空**度多图层的数据底座,以MIKE二维数学模型计算和流体推演仿真技术为核心,实现了河段洪水演进过程的数值模拟和三维动态可视化渲染仿真,构建了数字孪生场景。该模型可接入实时水情数据、视频监控等,根据上游水情信息,利用数学模型进行下游洪水推演预报,结合底座高程数据对漫滩风险区域进行预警,并可预演各预警区域漫滩洪水的演进过程。针对各类重点水利工程提供不同的测洪、防汛、抢险预案,实现对物理河段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过程的数字化映射、智能化模拟。
这**台在实际运用中持续优化升级,开发了滩区淹***评估模型,自动生成洪水灾害影响仿真评估报告。数字孪生流域建设中涉及的多项技术成果已申请多项国家发明**并获受理,该科技项目于2023年通过黄委水文局验收,并获黄委水文局科学技术进步**,相关研究课题通过黄委科技成果评价,达到国际**水平。同时,该平台被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《时尚科技秀》专题报道,入选水利部数字孪生典型案例,并在中国水利学术大会智慧水利·数字孪生分会上展示交流。
目前,黄委水文局已建成河南花园口、山东泺口和甘肃兰州等重点河段数字化场景,以及内蒙古包头、陕西吴堡和潼关等河段精细化三维模型,不断完善黄河水文数字孪生示范平台,构建了覆盖河段内水利工程关键点可视化模型,实现洪水淹没过程动态三维仿真模拟、洪水推演预报、漫滩风险区域预警等功能;优化升级三花区间降雨径流预报模型,完成黄河水旱灾害防御、防凌会商预演系统等水文功能开发,为黄河保护治理提供综合信息服务。黄委水文局还积极拓展与其他流域机构、地方水利、水文部门的合作空间,将科技创新成果推广至淮河、沂河、青岛崂山水库等数字孪生流域建设中。
远程测控 数据跃然屏上
无人测验平台搭载多仓采样器
全天的助手——多要素在线监测。目前,黄河山东测区已实现以雷达水位计为主的水位自动监测,构建了“四要素”气象观测系统,自主研发了在线水温观测设备及“山东黄河水文全要素远程数据管理系统”。测区高村、孙口、艾山、泺口、利津等5个干流水文站及13处常年观测水位站实现多项水文要素自动采集、在线传输、异地存储、自动报汛功能,打造了全新的水文数据管理模式,实现了测区水文测报工作自动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变革。
生态监测 共建人水和谐